【学生故事】从低谷中奋起,她终于走进梦校的那束光里——W同学的成长转折之路
2025-06-16
有些孩子,明明很优秀,却因为一场考试的误差,被推向了一条自己并不想走的道路。
W同学是一位被211重点高校录取的学生,但高考调剂进的专业并非她所热爱。她怀着对名校的期待步入大学,却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深深的不适与困顿。调剂后的专业让她从一开始就无法认同自己所学,每一天的学习都像是在与自我对抗。情绪的低落和失望很快堆积成山,一度她想休学,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能重新选择人生。
她开始尝试主动寻找出路,带着“是不是只能重读高考”的疑问找到了我们。
深度对话,厘清方向
在初步了解 W 同学的情况后,我们迅速组织了几轮深入沟通, 了解她的真实痛苦点与抗拒源头,探究她的性格倾向、学科兴趣与理想职业方向,分析她当前学校的转学政策与内部机制可行性,综合评估当时的疫情背景、经济压力、出国适应风险与学业衔接成本。
W 的父母也积极参与进来,尤其是她的父亲,一位外表刚硬、内心柔软的爸爸,在沟通过程中展现出对女儿深沉的爱与支持。面对女儿的痛苦,他没有用“你已经上了好学校,就忍忍吧”来劝导,而是真正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——怎样做,才能既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,又不让她的未来被眼前的迷茫耽误?
我们的孙老师,是一位拥有大格局的留学规划师。在行业内普遍以“尽早签约、推进流程”为目标的背景下,她反而做了一个看似“不利于商业”的建议:
暂缓出国,争取校内转专业。
她说:“你来找我们,不是为了逃避眼前的问题,而是寻找最稳妥的出路。真正有责任的规划,是在理性分析基础上,找到适合你的那条路。”
站在学生的位置想问题
在评估了多方面情况后,我们发现:W 同学如果此时选择出国,很难完成学分转移,甚至得从头开始,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,还会增加适应压力。反之,如果她能努力提升学业成绩,在现有学校内部申请转专业,反而是更具性价比、也更可持续的方案。
我们制定了一套非常“务实”的过渡方案:
暂缓留学决定:
鼓励她保留出国留学的中长期规划,但不急于启动;
聚焦当下:积极备战校内转专业:
帮助她调整学习节奏与方法,拆解每学科考核目标;
指导她如何利用校内资源争取助教、项目、实践机会,为专业转轨提前积累亮点;
提供阶段性心理支持建议,定期回访她的情绪波动与进度反馈;
同时,我们为她准备好了 Plan B:
如果校内转专业未果,如何递交出国申请(对应国家、时间表、语言考试建议、申请策略等);
留学申请文书素材提前准备计划,便于将来随时启动。
她在我们团队的陪伴下,情绪慢慢稳定下来,开始将眼前的学习任务视作“实现自我翻盘的跳板”
她做到了!
W 同学开始转变思维,不再把困境视作灾难,而是作为挑战。她从“厌学”中挣脱出来,一步步扎实地提升自己,哪怕过程艰难,也未曾放弃。她一点点积蓄力量,把每一个考试、每一次作业都当作迈向未来的阶梯。终于,在大二,她以出色的学业成绩、稳定的表现、明确的动机陈述,成功转入了金融学专业。
我们是她第一时间分享好消息的对象。
她说:“我真的没想到,自己能做到,也没想到你们会一直陪着我,一直觉得你们是咨询机构,但后来发现……其实像是走在我身边的‘陪伴者’。”
我们听了,真切感动。
启动留学申请,步步为营,奔赴目标
进入金融专业后,W 同学焕发了蓬勃的学习热情,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乐趣与自信。我们也趁势为她启动硕士阶段留学规划,包括:
提供《研究生申请时间节点清单》,帮助她倒排任务;
制定实习路径图,帮助她申请寒暑假实习、课题组项目;
安排简历、推荐信、文书辅导与修改;
分析目标专业特点,帮助她做“选校匹配”;
多轮 1 对 1 模拟面试与真题演练,助她建立申请自信;
她也没有让我们失望——将每一个建议都落到实处,做到了自己能达到的极致。
最终成果:港五梦校——香港城市大学 金融工程专业 录取!
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,我们一起迎来了那封承载希望的录取通知书:
香港城市大学 金融工程 MSc
✅ 顺利录取!
我们和她都红了眼眶,数年的陪伴,尘埃落定。
【结语】比被录取更动人的,是“双向奔赴”的信任
这段旅程不仅是她的成长记录,也是我们与她家庭相互信任、共同努力的见证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也始终感受到她父亲的力量。他不像传统父亲那样简单追求“结果”,而是用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方式,陪伴女儿走出迷茫。他信任孩子的判断,也信任我们的专业支持,为这个家庭的每一次转弯,留下了温柔的托底。
W 同学的故事告诉我们:选择不是一次性的决定,而是一种持续性的修正。
每一个身陷困境的学生,都值得被认真倾听与细致规划;
每一份家长的托付,我们也都愿以诚心回应、不负所望。
如果你也正陷入类似的迷茫,欢迎与我们联系。
我们不一定立刻给出答案,但一定会陪你一起寻找最适合的路径。